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

鍾肇政《輪迴》

         

文章來源

※ 雨書部落格主講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作者介紹  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家庭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鍾肇政 1925生于臺灣省桃縣龍潭鄉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成長與求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中學時期,他遠赴淡水,就讀私立淡水中學,而後考取了比淡水更遠的彰化青年師範學校。 
        民國三十五年,在台灣後一年,鍾肇政返回龍潭故里,在龍潭國小擔任國民小學的教師。

        在光復後的這些年裡,鍾肇政自己獨自修習國文。

  
        民國三十七年,鍾肇政自覺師範學校畢業的學歷,永遠只能在國小擔任教員,唯有更進一層的進修,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前程,於是他考取了台灣大學。 進入台灣大學之後,當初患得的聽覺障礙,第一次阻礙了他的進修,那時候助聽器遠不靈光,他的聽覺無法使他順利地聽清楚課堂上的講述,於是他只有輟學,依然回到龍潭,擔任原來的教職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生活與寫作經歷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接受日本教育,自修國文,而後專事寫作,且成就斐然可觀的省籍作家中,鍾肇政是十分突出的。

 
       鍾肇政的突出,除了他著作本身之外,另一項突出的是,他的耳朵,一直要借助助聽器,才能聽得清楚,因而在他的寫作歷程上來說,一半以上的時光,都處在於「無聲」或「半無聲」的境地  民國三十四年,鍾肇政自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,即於同年三月被日本徵召,服日本兵役,擔任著台灣防守的任務,目的在抵禦盟軍的反攻。

       在日本軍隊中服「學徒兵」的時問,雖然只有短短半年,卻使鍾肇政罹致了一生最苦痛的痼疾,由於日本軍部在大戰尾期,醫療設施十分不足,鍾肇政患了一次熱病,未能及時獲得醫藥的治療,而「熱」壞了聽覺神經,從此他一直得依賴助聽器的協助。返回龍潭繼續教職的鍾肇政,二年後結婚。


        民國四十年,鍾肇政開始提筆寫作,他寫成的第一篇文章,是描述他婚姻生活的,題目叫「婚後」。

        打定主意,以文學為一生從事的大事業,也就在「婚後」發表之後。從小就是個小說迷的鍾肇政,在台灣光復後,就一直想把日據時期,很多值得記載的台灣同胞抗日、奮鬥的事實寫下來,也憑著這一個意念,鍾肇政就寫了二十八年的小說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作品的影響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 他出版的長篇小說有《魯冰花》、《八角塔下》、《濁流三部曲》、《大壩》、《大圳》、《臺灣人三部曲》、《高山三部曲》,中篇小說有《初戀》、《摘茶時節》,短篇小說集有《殘照》、《輪回》、《大肚山風雲》、《中元的構圖》《鐘肇政自選集》、《鐘肇政傑作選》;文藝理論有《寫作與鑒賞》、《西洋文學欣賞》;翻譯有《戰後日本短篇小說選》、《砂丘之女及其他》、《金閣寺》、《阿信》等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鍾肇政的作品裡,有著偉大文學特有的濃厚的人道精神,也有著歷史的正確證言,他的文學,記錄了日本殖民時期,農民為主的台灣各階層的生活實況,也力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--即日據時期及台灣光復後--台灣年輕知識青年的徬徨和覺醒。 

        鍾肇政的長篇小說,展示的是包羅萬象的深廣世界,藝術造詣和技巧,已被他豐饒的生命力所覆蓋,不容易看出他的尖銳,複雜的意識型態以及小說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。

 作業練習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※ 不苟言笑

原句:他半生便是脾氣暴燥,不苟言笑的

造句:他平日不苟言笑,很少與人閒聊。




原句:,主要還是由於他們爸爸的這一句大出人意表的近乎玩
笑的口吻。

造句:這齣懸疑劇的結局出人意表,令觀眾們驚嘆不已。


原句:在好多天來一直在提心吊


造句:山坡地未做好水土保持,每到雨季,土石滑落的情形總
令山下住戶提心吊膽。

※ 面面相ㄑㄩˋ
原句:子女們面面相ㄑㄩˋ,誰也不敢開口說點什麼來應付這個場面

造句: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,大家都面面相覷,悄然無語。



※ 氣息奄奄 


原句:可憐產婦已氣息奄奄,還不得不使起勁兒來。

造句:消防隊員救出氣息奄奄的受難者後,即火速送往醫院急


救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黃春明《兒子的大玩偶》

文章來源 ※   雨書部落格主講 https://rainyview.blogspot.com/2018/11/blog-post_24.ht 作者介紹       家庭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...